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隸屬廣東省科學院,為其骨干科研院所,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研究所承擔現代材料表面工程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鈦及稀有金屬粉末冶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現代表面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金屬強韌化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的建設,開展新材料領域基礎性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承擔新材料研究開發及工程化驗證、新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供新材料領域的分析測試、產品試制、技術咨詢、科技培訓、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科學傳播等服務。
新材料所現有員工265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和省部級人才計劃支持近40人次、高級專業技術人員87人,40歲以下青年科研人員占全所人員35%。與中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深圳大學等高校共建研究生分院和研究生基地,在學研究生150人,已培養輸送研究生500多人。
研究所緊密圍繞國家重大工程和廣東省戰略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面向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能源化工、礦山冶金、軌道交通、生物醫療等領域,布局了熱/冷噴涂、真空鍍膜、激光制造、復合材料、有色金屬材料、粉末冶金、材料計算和材料分析評價等優勢特色研究方向。共承擔完成國家973、國家863、兩機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裝備預研、企業技術開發等各類科研項目2000多項,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累計發表論文近1700篇,出版論著19部,材料科學和研究所排名進入全球ESI前1%。累計授權中國、美國專利670件。榮獲各類科技獎勵100多項,其中國家級科技獎勵3項、省部級科技獎勵36項、中國有色金屬等社會力量獎71項。制修定國標39項,行標14項。
依托研究所建有國家鈦及稀有金屬粉末冶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現代材料表面工程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特種材料表面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和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19個。研究所硬件設施先進完善,擁有國內最齊全、最先進的表面工程技術設備,以及國內金屬材料覆蓋最廣、技術路徑最全的金屬粉末研制裝備,價值3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總計122臺套,總價值超2億元。
新材料所承擔中國材料研究學會表面工程分會主任委員單位和廣東省材料研究學會理事長單位職能,牽頭建立3個省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與法國、英國、德國、白俄羅斯等國家的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科技合作。
研究所通過ISO、AS9100D、科研機構知識產權、實驗室CMA、CNAS等管理體系認證。累計孵化科技型企業10家,開發了300多種新技術產品,形成規模化的科技產業群,服務于中國航發、中航工業、中國航天、東方電氣、長江電力、潮州三環、攀鋼集團、東陽光鋁業、廣東先導等龍頭骨干重點企業,為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25年8月更新)